《美國人的"想象力"》--劉建華

時間: 2011年03月21日 來源: 美視師一學校 作者: 美視師一學校

   今年七月,我帶學生赴美國加利弗尼亞進行夏令營活動,與美國的老師、學者及青年學生有了比較深入的交流,進一步加深了對美國政治、文化的了解和理解。下面談談我的感受----美國人的"想象力"。
一、"想象"的國家
我發現,如果嚴格追究的話,你難以確定美國政府算是什么成立的,現在美國的國慶日是七月四日,這是1776年《獨立宣言》發表的日子,美國的建國就是從那 一年算起的,但這個時候,美國革命剛剛開始,美國只是宣布了它想要獨立--脫離英國統治這一目標,所以此時的美國還沒有象其它國家那樣,在成立之時便擁有 一個必不可少的政府,沒有總統,沒有憲法,沒有很多作為建立國家必須具備的很多東西,它的建國者甚至還沒有把江山打下來。
   《獨立宣言》是由大陸會議發布的,這個"議會",只是當時英國的美洲殖民地各個地區的代表而已,這個大陸會議并不能算作"政府",它是各代表臨時湊 在一起的一個會議,實際上,在《獨立宣言》發表的兩年前,它已經開過一次會,決定要造反了,反的是英王不合理的法令,如稅收政策,限制美洲殖民地的自治, 不允許老百姓有集會自由,駐軍占用民房等等,目標并不是獨立,而只是爭取殖民地人民的自由,兩年后再次開會時,已經有了和英王駐軍的戰斗,此時他們認為, 不擺脫英王的統治,他們就無法獲得自由,"獨立"的想法便產生了。也許,在當時美國人的觀念中,總統不是什么必要條件,中央政府也不是什么必要條件,他們 認為,只要他們向全世界宣布他們的這一理想的這一天起,美國也就建立起來了,所以,獨立后的美國非常松散,他們甚至還把這個應該稱作國家的東西稱之為"友 好聯盟"。

二、"想象"的政府
   然而,他們畢竟曾經是英王的臣民,獨立的實質就是要顛覆英王派駐在美洲殖民地的總督府。造反并不新鮮,中國的造反多得很,成者為王敗者寇。可美國人 造反與中國人不同,他們要的并不是"皇帝更替",拉下舊皇帝,自己去做新皇帝,他們認為,他們的造反是去追求一種屬于人類的理想,他們要求在這塊土地上生 長的是平等、自由、幸福。因此,他們在《獨立宣言》中,發人深省地否定了他們在打下江山之后必定要坐江山的合理性,他們似乎沒有看出二者之間的邏輯聯系, 他們認為成立政府的合理性在于:"我們認為下面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賦予他們一些不可剝奪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 福的權利,為了保障這些權利,人類才在他們中間建立政府"。所以,"政府的正當權利,是要經過被治理者的同意才產生的"。
   美國的建國者的確是一批真正的理想主義者。直到7年后的1783年,他們打勝了以"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名義而進行的戰爭,對于勝利的將士們, 應該是順勢而一攬大權的時候,因為此刻人民的心中充滿了對他們的崇敬,尤其是對華盛頓,但是,他居然像他們的士兵一樣,仗一打完便一哄而散,統統回家該干 什么干什么去了。
   此后幾年的實踐證明,美國作為一個主權國家,如此薄弱的政府體系實在挑不了如金融貿易、調節市場流通、保衛邊境之類的重任。于是,1787年,各州 代表被迫聚在一起,討論建立強有力的美國聯邦政府,他們從與英政府打交道的過程中體會到:(1)政府是可以隨時調動包括軍隊在內的強有力手段的,而人民是 勢單力薄的;(2)政府是由一大批精英組成的,而人民是松散的,水平參差不齊的;(3)政府是可以調動上千億來自稅收的財富的,而人民手中分散的小錢是干 不了什么的。如果沒有一種制度上的保證,那個原本期望為人民效力的政府,輕而易舉地就可以金蟬脫殼,變成凌駕于人民之上的怪物,到那時再想"扭轉乾坤"就 太吃力了。根據這一想象的思路,他們在起草憲法的時候,也就是確立政府框架,制造美國的國家機器時,決定同時制定一些限制聯邦政府權力的條款,作為整個憲 法的一部分,即《權利法案》。從此,由憲法支撐的美國變成了一個設計精巧的結構,政府和人民時時處于相互制約的狀態之中,政府時時處于強有力的監督之下, 就不容易在錯誤的道路上走得太遠;而民眾有了表達意愿的渠道,也就不容易積怨太深而產生爆發性的破壞力。
   在美國人精心而巧妙的設計下,在美國人法定的建國日13年(1789年)之后,美國政府開始工作,通過民主選舉,華盛頓被選為首屆總統。
三、"想象"的歷史
   倘若說哪個民族有一種傳統作為后盾,它充滿著遠大的目標、天大的夢想,那么美國人就具有這樣的傳統。在美國,從大人到孩子、從教師到學生,人人都會 說,美國這短短的二百多年的歷史,就是展現其想象力的歷史,人們想象到森林、平原、河流、山川--而且主動地去發現了它們,不是恐怖的力量,不是人口壓力 迫使他們的祖先穿越這片大陸,他們作為偉大的探險者橫跨大西洋,因為他們的頭腦具有想象力,因為和坐"五月花號"的先驅者想象著有個更美好、更美麗、更自 由、更快樂的世界;因為他們那些人不僅有勇氣,不僅有體力和吃苦耐勞的精神,而且有著熱烈活躍的渴望,因為他們有著渴望的活力。
   這是我的家庭主人告訴我的,他還說,美國不是人間的天堂,美國社會問題也不少,什么種族歧視啦,什么青少年吸毒啦等等,但美國一直在前進,它的內部 充滿了活力,原因就在于美國人具有想象力。為了進一步說明,他給我講了一個美國人的游戲法則,說是五個人集體分餐吃飯,結果人人都要掌勺,因為掌勺人能夠 借機為自己多分一點。爭執之下,五人只好坐下來商量解決辦法。第一個辦法是"輪流掌勺",結果每個輪掌人都在自己掌勺的那一天為自己的那份多打一些,應驗 了阿克頓的名言,權利導致腐敗,絕對的權利導致絕對的腐敗。第二個辦法是大家選舉一位"信得過"的人來掌勺。則開始時,朋友的信任、伙伴的重托、本人的良 心作用很大,餐分得平均。過了一段時間,私心雜念就冒了出來,厚此薄彼的問題隨之而來了。繼而該由誰來掌勺的問題再次擺到了桌面上。第三個辦法是成立執行 委員會和監督委員會,制衡機制用上了,該會好一些了,結果不然,雙方都有雙方的立場和雙方的建議,互不相讓,爭執不下。怎么辦?第五個辦法是,輪流掌勺, 但掌勺人必須最后選餐,為了確保自身利益不受損失,每個掌勺人則必須分得平均。分餐制度如此一定,問題便解決了。這就是美國人的想象力,特別是在制度設計 上的想象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