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美視學校是由深圳美視集團成都美視文化有限公司投資興建,經由四川省教育廳批準,并在教育部備案的中國西部第一所大型國際學校,是一所從小學到高中十年一貫制的、中國學生與外籍學生同校學習的寄宿式學校。學校地處成都高新技術開發區,占地280畝,校園環境優美、設施先進,適應了教育現代化的要求?,F有在校學生2200余人,其中外籍學生150人。
學校創辦于2002年。立校之初,在世界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文化多元化的推動下,教育國際化已成為一種必然的趨勢。因此辦學八年來,學校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主題之一便是順應教育國際化的要求,提高辦學的國際化程度,力爭實現辦學思想國際化、培養目標國際化、教育評價國際化、教育模式國際化、教育內容國際化、學校文化國際化。下面是我們學校在實現教育國際化方面的一些初步思考與實踐。
一、學校定位順應了教育國際化的要求。
學校定位就是確定學校發展的基點和坐標,明確辦什么樣的學校,選擇什么樣的辦學理念,培養什么樣的人才。這是決定學校生存發展的空間和走向的關鍵問題。
我們經過長時間的考察研究,綜合分析了本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要求、教育事業發展的趨勢、教育市場的現狀、人民群眾對教育的期待和時代發展的特點等諸多因素,決定舉辦一所面向海內外白領階層子女的國際學校。學校秉承“兼容并蓄、整合創新、科學育人”的教育理念,并把“納五洲學子、育國際人才、辦優質教育、創一流名校”作為學校的教育目標。我們認為這樣的定位順應了教育國際化的要求,體現了我們對辦學思想國際化、培養目標國際化的追求。八年來的實踐證明,這個定位找準了方向抓住了機遇,為學校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保障。
二、學校實現教育國際化的核心是不斷提高辦學的國際化程度。
有學者指出,所謂教育國際化就是在世界經濟全球化、貿易自由化的推動下,在國際教育貿易市場開放的前提下,教育資源教育要素等方面的國際交流與合作的加強以及人才培養目標的確定、教育內容手段方法等等的選擇要適應世界變平了地球變小的新形勢。因此學校實現教育國際化的核心就是不斷提高辦學的國際化程度。對此我們作了以下探索。
(一)積極開發利用國際教育資源
首先是學生資源的開拓。我們已經吸納了10多個國家150名外籍人士的子女到我校的國際部學習。最近,我們又與即將落戶成都的一些外資企業洽談,爭取吸收更多的外籍學生。
其次是教師資源的引進。學校董事長不定期地到國際人才市場延聘海外教育專家和優秀教師來校執教,現有專業外籍教師28名。他們不僅在國際部任教,而且在中國部的小學、中學任教,他們帶來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與我們國內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交相輝映,煥發出美視教育的勃勃生機。
(二)加強教育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學校逐步融入國際教育體系
八年來,我們采取多種措施加強教育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并用國際質量標準要求自己,贏得了社會對學校教育的認同,學校也逐步融入了國際教育體系。
首先我們于2002年、2004年、2006年、2007年先后舉辦了四屆中西(中美)教育論壇,來自美國、加拿大等國家的教育專家(如吉爾斯博士、斯坦莉博士、Mr.Donala Enz、 Mrs.Billie Enz等)和四川、北京、上海的一些教育專家(如查有梁、姚文忠、紀大海、張乃文、林華玉、張東嬌、周衛等等),一起交流研討;我們邀請和接待了十多批訪校的海外學者和外國學校的師生;此外,我們還先后派出50多名干部教師和1500多名學生到美國、新加坡、澳大利亞、韓國、日本等地參觀、考察、培訓。這些活動開拓了我們的教育視野,豐富了我們的辦學經驗。
其次,學校從2006年至2007年用兩年時間通過了CITA(國際與跨地認證委員會)的認證,成為CITA會員學校。CITA是一個國際教育質量認證機構,目前全世界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萬多所學校通過了CITA的認證。美視學校申請并通過了有8位專家組成的專家組現場認證,表明學校堅持以國際化的辦學條件標準嚴格要求自己,追求教育評價國際化的決心;CITA會員學校資格的取得又為學校開辟了一條加入國際教育體系的綠色通道。
(三)引進國際課程,實施多元化教育項目
美視辦學之初,主要實施的是中國部的義務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以及國際部的外籍學生教育。隨著辦學實踐的不斷深入學校在保留現有教育項目的基礎上又引進了專門的特色的國際課程,實施更加多元化的教育項目,為學生提供了有別于國內普通教育的另一種高質量的教育模式。
首先是開設IB課程實驗班,受到了學生家長的熱捧。IB(inter national.Baccalaureate)即國際文憑,是為年輕人升入世界各國大學設計的全球性國際教育項目。其目標是提供高質量的教育:全球范圍內課程設置統一,評估標準統一。因此IB成為通向諸如哈佛、劍橋、牛津等世界最具聲望大學的通行證,成為全球最高水準的大學預科文憑。我校憑借鮮明的國際化特色、現代化的設施以及優越的環境,經IBO(國際文憑組織)專家實地考察,獲得了舉辦IB課程的授權,成為IBO的成員學校。IB課程實驗班的開辦,促進了學校國際化的進程。
其次是舉辦中加課程實驗班并初具品牌效應。中加課程實驗班是由我校和加拿大哥倫比亞國際學院聯合舉辦的,屬于高中教育。實驗班學生一方面完成中國高中課程,同時強化英語學習;另一方面選修加拿大哥倫比亞國際學院提供的課程。通過考試,學生可獲中、加雙高中文憑,既可在國內參加高考,也可選擇到加拿大的大學以及哥倫比亞國際學院在美、英、澳等國的聯盟大學深造。美視中加班舉辦四年來已初具品牌效應,2009年招生情況超出預期,生源質量也大為提高。
總之實施多元化教育項目是我校教育模式國際化的一項重要舉措,它既尊重了學生個性發展,又為學生出國深造走向世界開辟了通道。
(四)探索如何為培養國際人打好基礎,成為學校教育國際化的重要課題
培養什么樣的人是學校一切工作的核心。幾年來,我們學習借鑒了四個方面的認識資源,一是近年來教育理論界對教育國際化研究成果中關于國際化背景下對人才素質要求的論述;二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的教育四根支柱的論述;三是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近年來提出的關于培養“國際人”的要求;四是近年來國內外媒體指導的有突出成就的“國際人”的成才體會,并結合國家的教育方針及我們學校的實際,提出了培養“有中國靈魂的世界公民”的概念,明確了作為基礎教育要為培養這樣的人才打好基礎的目標和任務。
那么如何為培養“有中國靈魂的世界公民”打好基礎呢?我們首先選擇了德育改革創新作為實現育人目標的突破口,并以此為依托,推動校園文化的國際化。2007年初,我們提出了“國際化背景下學校德育研究”這一課題,并在中國教育學會“十一五”規劃課題中立項。課題研究得到了中國教育學會和四川教育學會的大力支持和幫助,從而順利地開展起來。“開放、包容、堅守、融合”的校園文化理念,也是德育理念已成為了美視師生的共識,“審視”“磊落”“和平”“新天地”“心語林”等學校景點,以及堅持數年的“圣誕藝術節”“英語大世界”“國際禮儀教育”“中外師生運動會”等等活動與氛圍都深深烙上了國際化學校的文化印記;圍繞國際人培養的常規德育制度化、專題教育系列化、德育實踐多樣化、德育滲透課程化、德育資源多元化的德育工作新格局也初步形成,并收到了一定效果,美視學生在成長為“有中國靈魂的世界公民”的過程中有了長足的進步:美視學生比較陽光。他們開朗、大方、樂觀、上進、懂感恩、善溝通,在國際交流中也落落大方,雍容大度,不卑不亢,他們的臉上總是掛著微笑;美視學生很愛國。2008年8月8日北京奧運會開幕,正在美國游學的美視學子自發地在白宮廣場前唱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高呼“中國加油”!愛國之情自豪之感盡顯其中。在5、12大地震發生后,許多學生參加了志愿者隊伍為災區人民服務,在學校募捐活動中,全校師生一次性捐款31.5萬元,2007年去美國華盛頓大學讀書的美視校友趙琳珊也在美國校園里為災區人民募捐近40萬元。游學美國感受了美國的發達與強大的美視學子堅定地表示“自己的青春和戰場在中國”;美視學生心中有人類。他們了解并關心人類遇到的共同難題,他們痛恨恐怖活動,他們關注全球性的能源危機、金融危機……2008年我校李亞熹同學(上屆高三學生)2009年何彬彬同學(本屆高三學生)相繼作為中國學生代表之一參加了第32屆和33屆聯合國國際學校國際學生年會,參與了能源危機、食品危機等世界性重大問題的討論。在美視的??兑暯纭贰⒅袑W部辦的期刊《憩園》、中小學各自舉辦的季報《美視之窗》中也經??梢姷矫酪晫W子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慮。他們的視野已經擴大到整個地球。
(五)培養一支適應教育國際化要求的教師隊伍是學校實現國際化的重要保證
教師是學校實現教育目標的核心力量,培養一支適應教育國際化要求的教師隊伍是學校實現教育國際化的重要保證。八年來,在教師隊伍建設上,除了抓共同性的師德師能等方面的培養外,我們把重點放在幫助教師實現教育觀念的轉變、國際視野的開拓、國際意識的增強、創新和交流合作能力的提高上。其措施一是先后派出50多名干部、教師走出國門見識感悟、體驗國外的教育,同時也派出40多位教師公赴上海、青島、江蘇、浙江等地學習觀摩,博采中西教育之長。二是每年舉辦2、3次講座,請專家學者傳道。三是請在本校任教的外籍專家舉辦多期培訓班和講座。 四是倡導讀書學習和在教學實踐中學習。
通過各種培訓和學習,教師的教育思想、理念、教育方法逐步適應了國際學校培養國際人的要求。譬如他們接受了差異化教育的理念,把“以人為本”的思想落實在實際工作中了,對不同基礎的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教育教學,讓國際上通用的小班化教育的優勢發揮了出來;當學校倡導實行“學生顧問制”時,每一位科任老師都積極地充當了3至5名學生的顧問,耐心地幫助學生解決學業、思想以及心理等各種問題;他們理解了“優質教育源于細節”的真諦,從細節上審視自己教育教學的服務是否周到,從細節上關注學生點點滴滴的進步與失誤;他們還在風度儀范、交往合作等方面嚴格要求自己,從而也為學生養成國際人的素質作出了榜樣。
以上是我校在教育國際化方面所作的一些初淺的思考和初步的探索,這與辦成一所名符其實的高質量高品位的國際學校的要求還有很大的距離。但我們的目標已經確定!我們的探索也不會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