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離開天空有些灰蒙的冬季成都來到陽光燦爛的夏季澳大利亞,感覺確實不一樣。湛藍的天空, 白亮的云朵, 清新的空氣, 隨處可見的草坪、綠樹,這一切仿佛都在洗你的眼球,放飛你的心情和凈化你的心靈。
澳大利亞是個發達國家。它的城市墨爾本被列為全球十大“最適宜居住城市”之一。這個國家最近也被評為全球十大“高度發達國家”之一。它的發達程度不但體現 在方便、快捷的交通系統,高水平的人民生活,城鄉一體化的高度發展,完善的社會福利體系,而且更為重要的是體現在社會高度發展后人與動物、自然的和諧相 處。
在我們抵達澳洲后,不論是在悉尼、堪培拉、黃金海岸,也不論在市區、郊區或是高速公路旁,除了隨處可見的別墅、公路之外,映入我們眼簾的盡是草坪、綠樹。 人們不是住在一個個人工修葺的花園景觀里,而是與大自然和諧地生活在一起。在我們寄宿家庭附近有一個小湖泊。湖中央有一小島,湖四周自然地生長著蘆葦。幾 十只野生天鵝、野鴨和幾百只不知名的鳥兒就生活在此。伴著朝霞和落日余暉,伴著動物的鳴叫聲,社區的人們或散步或三三兩兩坐在湖邊閑談。好一幅寧靜、安詳 的畫卷。此地此景好生讓人流連忘返。
澳大利亞是嚴重缺水的國家。政府為化解水資源危機,頒布了“限水令”,號召人們縮短沖澡時間,每周洗一次衣物,減少澆花園和洗車次數。人們大多都能自覺遵 守,以維護脆弱的生態環境。我們在悉尼參觀一家野生動物園時,有兩點讓我特別感觸:一是專門開辟“農場動物區”和“溫順動物區”,讓游客特別是孩子,與動 物近距離甚至是“親密接觸”。二是為學生團專門開設“動物課堂”。飼養員一一抱出喂養的蛇、樹熊、鳥和袋鼠,給孩子們講解它們的生活習性,然后讓每一個孩 子親手撫摸這些動物。這樣的舉措增加了人與動物的了解。而“親密接觸”也讓大家增進了對動物的喜愛。這樣的體驗教育,現場教育比課堂教育更加生動、更加有 成效。長此以往,還有誰會去虐待動物?還有誰會去捕殺野生動物?人、動物與自然和諧地生活在一起。這不正是我們人類共同追求的目標嗎?
我國正面臨生態危機。最近見諸網絡媒體、報刊雜志的若爾蓋草原沙漠化,直接威脅到富庶、肥沃的成都平原;渤海灣也由于每年上億噸的生活及工業廢水正慢慢變 成死海。這些新聞讓人觸目驚心。是的,我們國家經濟正以每年8%以上的速度增長。人們的生活水平也一天天在提高。但我們卻是在以高能耗、高污染為代價,以 我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為代價換來的。我們得到了今天的經濟效益,卻失去了明天的發展空間。我們的子孫們將生活在怎樣的社會、自然環境里?這個問題值得每 個人思考。我想作為教師的我們更應該好好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