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是“高分學霸”
托福滿分
SAT1550(滿分1600)
GPA常年穩(wěn)定在3.9以上
目前已獲得斯坦福大學錄取。
她也是“斜杠少女”
新聞社、學生會、籃球、排球、
模聯(lián)、話劇、樂隊、美術、花滑......
各種技能,切換自如。
她就是美視IB部12年級學生:
“你怎么把頭發(fā)剪了?”初見王思若,還來不及說一聲恭喜,身旁的老師就看著她一臉驚訝地問道。
“因為我考上斯坦福了。”她笑著撓了撓自己的頭發(fā)。
關于斯坦福和剪頭發(fā)的故事,起源于11月中旬的一次班級聚會。
“當時,我的朋友們對我比較有信心,覺得我能被斯坦福錄取,但是錄取這件事有點玄學,我自己也有點擔心。然后,我們就打了個賭—— ‘如果我被斯坦福錄取了,我就去剪短發(fā)’!”所以,在接到錄取信息之后,王思若就去兌現(xiàn)了這個賭約。
斯坦福大學的錄取率常年處于美國大學低錄取率排行第一名,被眾多媒體譽為“錄取率最低的大學”、“最難進的大學”。“斯坦福的錄取率一般在5%左右,去年他們在中國內(nèi)地只錄取了7名學生”。
因此,王思若也曾患得患失,無數(shù)次的反問自己:“我真的能成為那其中的幾分之一嗎?”她甚至覺得自己能上斯坦福的機會只有2%。劉敏校長表示第一次聽她這么說的時候已經(jīng)驚呆了:“2%!你確定自己沒說錯嗎?”
“其實我們還是很有信心王思若被斯坦福錄取的!。”劉校說道,她是一個很全面的孩子,成績優(yōu)異、學術能力強、個性突出、興趣廣泛、課余活動豐富,這些特征都與斯坦福很匹配。
聽到這里,小編默默在對王同學“聰明、樂觀、開朗、真誠”的標簽中,加上了一個大寫加粗的謙虛。
“其實在整個小學階段,我都算不上一個很出色的學生。”據(jù)她所說,當時年幼的自己并沒有一種要好好學習的概念,上學就是一種隨便玩玩的心態(tài)。“說實話,我當時對未來的打算是,能考上一所大學就行了,不論什么學校都好!”
后來,因為父母的工作調動,她隨父母來到成都,進入美視IB部(原國際部)上中學。從這里開始,王思若開啟了屬于自己獨特的學霸成長之路。
回憶一路走來所做的每一個選擇以及得到的收獲,她說,這都離不開遇到的父母、老師、同學和朋友的影響。“學校和學長學姐們多次提醒我們,規(guī)劃和準備工作一定從9年級開始啟動;建議我們不要浪費暑假的時間,可以參與一些和未來專業(yè)有關的活動,比如夏校。同時,每年都會組織的學姐學長經(jīng)驗會,讓我們從過來人的身上了解更多的升學經(jīng)驗。”
“在美視,你可以遇見一生中最好的朋友和老師。老師們不只是把我們當做一個學生,而是完整的一個人。他們看中的不是成績,而是我們的身體、心理的健康。”
美視IB全人教育的理念和氛圍讓王思若感慨。她和同學們曾經(jīng)注意到一件事情:每節(jié)課至少發(fā)自內(nèi)心地笑一次,每天7節(jié)課,這么算下來我們每天要在課堂上笑7次。輕松愉快的學習狀態(tài),讓她慢慢發(fā)現(xiàn)了學習的樂趣,此后的每一次的進步,每一次取得的成績,都會給她滿滿的成就感。
對此,劉校認為:“每個孩子的成長節(jié)奏是不一樣的,要給學生成長空間,讓他們自己去發(fā)掘學習的樂趣,有了學習能動性,為自己的興趣愛好而努力,這比父母老師逼迫他們學習更有效。”
而這種人性化、個性化的教育理念,也取得了非常顯著地成果:
美視IB-DP 2020屆畢業(yè)生中:
平均分36分(滿分45分),以6.1分的優(yōu)勢高于世界水平!這標志著我校IB成績已經(jīng)連續(xù)十年超過全球平均分數(shù),100%IB文憑獲得率也是遠高世界平均水平的。
此外,本屆畢業(yè)生申請美國方向的同學100%進入美國排名前100大學;
申請英聯(lián)邦方向的同學100%進入英國排名前50位大學;
申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的同學100%進入排名前10 位大學。
如此成績得益于學校用心負責地對待每一位學生的成長與學業(yè)發(fā)展。
對此,前IB大學預科課程審核委員會委員、學科全球總考官、美視IB部顧問蔚博士認為:“學習其實就像一場馬拉松,比起取得一時的成績,獲得名校的錄取都不是終點。一個健全、健康的人格和習慣,將會給孩子的后續(xù)發(fā)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讓他們進入大學、進入社會以后能繼續(xù)沖刺!”
王思若,確實是一枚與眾不同的“非標準”學霸。
別人家的學霸,也許都是常規(guī)的學術類競賽獎項獲得者……而王同學參加的比賽大都是自己喜歡的籃球賽、排球賽、模擬聯(lián)合國、新聞類比賽等等。她不像那些神秘不可觸碰、遙不可及的天才,渾身上下的低調與謙虛,和我們分享一步步走向未來的逐夢人的經(jīng)歷。這份謙虛與真誠讓她有著不同尋常的親和力。
本著膜拜一下學霸的一天的想法,我們問了她當下一天的日程安排,沒想結果大大出乎我們的意料。
早晨:按照學校作息時間起床。
上午:上課。
中午:處理一下學生會、新聞社等社團的事情。
下午:上課。下課后,參加CAS活動,打打球,或者看看書。
晚上:晚自習,寫作業(yè);回宿舍后繼續(xù)寫作業(yè),一般在11點多,最晚12點半睡覺。
聽到這里,小編挺驚訝,畢竟這日常看起來即輕松又簡單,完全不太像我們印象中即將畢業(yè)的高中學生的日常節(jié)奏。
“我覺得這是效率的問題。看起來這么輕松,我也有很累的時候。但是最重要的一點是,課堂上認真聽,下課以后認真完成作業(yè)。而其他的時間可以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是的,學霸的學習經(jīng)驗就是如此簡單——上課認真聽,作業(yè)認真寫。
驚嘆于她超高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效率之余,你能切實感受到:在她身上,學習從來不是種負擔,學業(yè)也沒有占據(jù)她的全部時間:
愛好文學的她,曾經(jīng)花了上百小時,寫了一篇三萬字的英文小說,來探討青春期的心理健康,與父母的溝通,和朋友的相處等問題。在學校里,她是新聞社社長、學生自媒體負責人、校學生會、校籃球隊、校排球隊主力成員,進行樂隊表演、排演話劇、參加模擬聯(lián)合國,學習小提琴、繪畫、花樣滑冰……
看了她的履歷,是不是被她旺盛的精力給折服了。但,如此豐富的課余生活,意味著需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但她卻能在保持很高學術成績的同時兼顧發(fā)展自己的興趣愛好。她笑著說:“我并不會刻意追求一定要達到什么高度,因為所有的努力并不是沖著升學的目標去的。選擇你感興趣的,而不是選擇別人認為正確的。”這位年歲并不大的姑娘有著超出同齡人的冷靜與理智。
面對這樣一個興趣愛好廣泛到略顯“不務正業(yè)”的孩子,不少家長可能會感到頭疼,但王思若的父母卻給予了她最大的支持。
“其實,我的父母也是那種傳統(tǒng)的望子成龍的父母,我可以感受到他們內(nèi)心是對我有所期待的。比如我小時候也被他們逼著練小提琴。”
她說到這里忍不住笑了笑。
果然“你的童年,我的童年,好像都一樣,小小肩膀大大書包呀上學堂~”學霸也不例外。但是她也表示,現(xiàn)在很慶幸自己被逼著學了這門樂器,提高了自己對音樂和藝術的感知和修養(yǎng)。
但是,王思若的父母卻愿意給她空間和自由。
“他們不會給我很大的壓力,不會時時詢問我的作業(yè)情況,因為他們相信我可以完成得很好。”
當然,這是基于彼此的信任,在某些時刻父母也會提供一些幫助和引導。
“我媽媽幫我做過相關的規(guī)劃,所以我在9年級就開始準備并且考過了托福,10年級開始準備SAT,并且在9、10、11年級的暑假里,分別參加了愛荷華大學,斯坦福大學、耶魯大學的夏校,也正是因為在斯坦福夏校的經(jīng)歷,激起了我要考斯坦福的愿望。”
“之前晚上回家,我和爸爸都會坐在餐桌旁,我學習或者寫作業(yè),爸爸工作或者看書自學數(shù)學,當我有不懂的地方就會和他討論,其他時候我們互不打擾。”
這樣一種溫馨畫面,在很多家庭可能并不常見。其實言傳身教也沒那么難,不論是大人還是小孩,都想成為更好的自己,一起努力就是最好的教育。
在問及自己對學弟學妹的建議時,王思若看著我們認真說道:
“我覺得,斯坦福不期待一個完美學生,你需要有自己的個性以及興趣,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就一定會有收獲。按照自己的內(nèi)心走,并沒有所謂的錄取模板。同時,我希望父母們不要給孩子太多的要求和壓力,能給予更多的支持和引導。”
她的人生拒絕模板,她的生活比大多數(shù)人都精彩!“非標準”學霸王思若的故事,也正是無數(shù)美視人努力前行的故事。
正如美視IB部的愿景:創(chuàng)造一個重視卓越、創(chuàng)新和多樣性的社區(qū)。一代又一代的美視學子,他們堅定、謙遜、勤勉,他們不斷地突破自我,一路成長,一路收獲,從這里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