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日 | 穿越古今中外的“文藝復興”

時間: 2017年04月27日 來源: 國際項目部 作者: 美視師一學校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最美不過人間四月,三春已暮,流光瑩瑩,蝶舞紛紛。伴著這柔軟而美不勝收的季節,美視部迎來了一年一度的“國際日”。

 

什么?你問什么是“國際日”?

顧名思義,

當然是慶祝文化多元性的特殊日子。


你問這節日過起來怎么樣?

 

感覺就像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枝花”......


事實是

紅樓人、西游人、羅密歐與朱麗葉,一起吃了場“最后的晚餐”?

一定是我的打開方式不對!


 

當然是

美視部的學生、家長、老師們,

把自己的民族服飾、傳統美食、看家文藝項目,

在“國際日”這天都可勁兒使出來,

相互交流展示一下!

親身體驗文化多元性,培養學生的國際情懷。

 


 
 

 

  開 場 秀  


 
 
女孩子們深情演唱,男孩們踩著節奏踏、蹦、跳,熱情歡快的歌舞讓我們體驗到夏威夷別具一格的文化氣氛。

 別著急,

這還只是一個開場秀,

接下來的表演更是讓人大開眼界。

 

 

 

快看!

 

那不是《紅樓夢》里的史太君嗎?

她帶著一眾兒孫來看戲啦!

一場腦洞大開的精彩演出隨之拉開帷幕。

 
 
史老太君帶紅樓姑娘們一共看了兩場戲,一場《西游記》里的經典橋段“三打白骨精”,一場賈寶玉和林黛玉穿越成為羅密歐與朱麗葉。
 
 
 
同學們惟妙惟肖的演繹,讓我們看見了機智勇敢的孫悟空、憨厚可愛的豬八戒、忠心耿耿的沙和尚、不明事理的唐僧和陰險狡詐的白骨精。
 

還記得《紅樓夢》里的賈寶玉和林黛玉嗎?還在為他們最終沒能在一起而遺憾嗎?


在這場穿越大戲中,寶黛變成了莎士比亞筆下的經典人物羅密歐與朱麗葉。這部莎士比亞名劇最終以愛情的力量化解世代的仇恨為結束,彌補他們未能終成眷屬的遺憾,譜一曲愛的青春頌歌,一圓我們美好愛情之夢。


經典的配樂,精美的服飾,出神入化的表演,帶著大家一起,重走西游路,重溫寶黛、羅朱的美好愛情。


這場由師生共同合作的穿越戲,

巧妙的結合了文藝復興時期東西方文化,

讓東西方文學在這場演出中擦出炫彩火花,

我們為師生們這個充滿創意的演出拍手叫好!

 

 

 
 

還沒從精彩大戲中回過神來,由外籍老師Mr. Matt McCarter和Ms. Melissa Davis演繹的《梁祝》隆重登場。


長笛模仿鳥叫的旋律一出來,立刻把我們帶入了春光明媚、鳥語花香的美麗景色。


耳熟能詳小提琴聲中,兩位老師聲情并茂、絲絲入扣的演出為我們展現了梁祝同窗三載,真摯純潔的友誼逐漸加深為富有詩意的愛情的故事。

 

《好漢歌》作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改編的電視劇主題曲,是中國百姓中廣為流傳的歌曲。


樸實的歌詞、大氣磅礴的旋律,三位國際部老師Mr. Shipp Aaron、Mr. Dave Xu和Mr. Charles Henrry唱得蕩氣回腸、情真意切。


這首歌曲風上口,節奏鮮明,一曲完畢,立刻成為當日“神曲”,不斷回響在我們的腦海。

 

 
 

最后一個節目是由七年級的同學們帶來的經典重現——達芬奇的名畫《最后的晚餐》。

 

畫中講述耶穌與12個門徒坐在一起共進最后一次晚餐,他憂郁地對門徒說有人出賣了他,12個門徒聞言后這一時刻的緊張場面。

同學們在臺上表現出的或震驚、或憤怒、或激動、或緊張,手勢、眼神都完全復制粘貼了這一聞名世界的經典之作。

 

這幅作品不僅標志著達芬奇藝術成就的最高峰,也標志著文藝復興藝術創造的成熟與偉大。

 

 表演結束后,
讓人垂涎三尺的美食品嘗
正式拉開帷幕。

中國餃子、美國比薩、日本壽司、韓國泡菜......


家長、老師們精心準備的美味佳肴擺滿長桌。我們不光品嘗著不同國家的可口食物,我們也在品嘗不同國家的飲食文化。

雨后陽光依舊炙熱,人間四月天,讓人們盡展笑顏。

 

  

國際日的舉行,讓我們體會多元文化的共性和差異;音樂、舞蹈、美食等文化的分享,培養學生的國際情懷;富有創意的演出,讓我們積極去探究和學習并且勇于嘗試;我們學習著人類共有的博愛,分擔著守護地球的責任,開創著一個更美好和平的世界。

 

讓我們在這個充滿國際化色彩的小小校園,搭建起來自不同國家、不同文化的孩子們愛和友誼的橋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