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貴有自知之明。我們認為,學生的發展不應只滿足于智力的開發,還應學會正確認識與評估自我。
只有自我了解,才能自我發展。
如何幫助孩子排除主觀干擾、感情障礙,客觀、公正、理性地自我評價?
是個難題!
我們群策群力,不斷改進,已經逐漸摸索出了一套適應本校學生心理發展的自我評價模式。
不同的年級,制定相應的評價標準。不同的學科,采取適宜的表達方式。百花齊放,思在其中。
讓學生在學習之余,沉淀下來,自我反思,形成主動的學習意識;自我調控,選擇合適的學習方法;自我規劃,適應復雜的環境變化。讓學生自主發展,有效管理自己的學習和生活。
結合自我評價,在讓學生認識和發現自我價值的同時,我們還適時推出互評模式,讓學生互相幫助,共同進步。
每個孩子都是組成校園社會的一份子。如何處理好自我與他人的關系?——從了解他人開始。
各學科結合自身的學科特點,經常、定期地幫助所有學生輪流對伙伴的學習生活進行關注評估。創意表達,形式多樣,內容豐富。
伙伴是我的鏡子,通過接觸他人的成長歷程,我能更好地審視自己的學習狀態;伙伴是我的良師,幫助我發現自身的不足,補充我的缺失,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適合自身的學習方法;伙伴是我的益友,我們互相陪伴,互相加油,共同正確認識學習的價值,積極面對學習生活。
在我們美視的家校學習大社區里,家長、老師和孩子都是重要的組成部分,缺一不可。
我們深知,只有家校攜手,同心、同道、同行,才能合力育人。于是,我們積極邀請我們的爸爸媽媽共同參與到我們的多元評價體系中來。
針對不同時段,不同學科,不同內容,爸爸媽媽從自身的觀察和經驗出發,給了孩子們很多中肯的建議。
愛與鼓勵在校園傳遞,連起了家校的溝通橋梁。家長們切身地感受到了學校的關注與努力,孩子們切實地感受到了來自家庭及學校的全面關懷,家校和諧,幸福美滿。
我們將秉承教育的人文與專業,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砥礪前行,風雨無阻。
構建多元評價體系,發展學生核心素養,我們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