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周五,伴隨著徐徐的春風,踏進景色宜人的美視校園,映入我們眼簾的便是滿園的春色和孩子們可愛的笑臉。
我們四、五年級的家長有幸一起聆聽了中國部·小學“家校攜手 合力育人”系列活動之“父愛的力量”的講座,其中來參加的絕大部分是爸爸,作為爸爸中的一員,聽了以后感觸頗多。
如何扮演好“父親”這個角色,值得每一個爸爸用心地思考和學習。
我是一名高原軍人。
特殊的職業性質,艱苦的工作環境,導致與家人聚少離多。但是我和女兒的關系卻一直非常融洽。
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順其自然,正確引導,還孩子幸福快樂童年。

孩子就是孩子,讓孩子快樂幸福是家長共同的心愿。
但是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部分家長功利心不斷地膨脹,把自己未完成的心愿寄托到孩子身上讓孩子替你完成;讓孩子失去童年,失去快樂,失去自由。
我家小孩在我面前她可以撒嬌、調皮、貪玩……
孩子有了缺點、錯誤,我從來不會強硬去糾正,因為這是成長過程中的正常現象。我會逐步引導孩子認識自己的錯誤,慢慢糾正。

俗話說得好,最好的關心就是陪伴。
因為工作原因,我每年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只有短短3、4個月。但每次休假回家,我自己就是孩子最好的伙伴。只要有時間我就會和孩子一起游戲、嬉戲、爭論、爭執、競賽,甚至把家里搞的一團糟、鬧得天翻地覆……
很多家長會為家中的干凈整潔而束縛孩子的很多活動。我認為,家是每個人的港灣,如果在家中都不能放開手腳,為所欲為,那還要這個家干什么呢?同時,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拉近和孩子的距離。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自己獨特的思維和想法。我會尊重孩子的個性和決定,給孩子適當的自由發揮空間,而不能什么事情都包辦,逐步培養孩子的責任心。
要讓孩子明白,每個人都有義務做出貢獻,都應該做出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幫助他人,在這個過程中我從來不對孩子發號施令,命令孩子“應該這樣”、“應該那樣”,而是給孩子選擇題,讓孩子自己做決定。
讓孩子自己提出解決方案或者替代方法,樂于助人、富有愛心這些品質都是可以在潛移默化中逐步培養的。
家長要努力做好自己,確保成為孩子學習的最好榜樣。
我現在不管工作多忙,都會堅持每天和孩子通一次電話,讓她隨時感受到父親的關心和愛心;我每次立功受獎取得榮譽都會及時和她分享,讓她感受到父親是她最大的驕傲;我每次回家都會精心給她準備個小禮物,讓她感受到父愛如影隨行。
當然了,對孩子的言行舉止,要進行正確的引導和指導,對孩子所犯的原則性錯誤,應堅持予以制止和糾正。如果孩子老是聽不進大人的話,那么在保證安全和沒有惡劣后果的前提下,我也會讓孩子自己體會“自食其果”的滋味。通過孩子自己切實體驗,深刻領悟到父母的良苦用心。
每個孩子都是家庭的希望和未來。
教育好孩子,前提在觀念,關鍵在堅持,成功在點滴。
只有革新觀念,放低身段,平等的和孩子溝通,才能真正還孩子幸福快樂童年,讓孩子在父愛溫潤中快樂成長。

四年級各班父親感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