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科:做有趣的老師,傳遞數學的火種

時間: 2011年03月28日 來源: 美視師一學校 作者: 美視師一學校

成都美視學校中學部 袁科
 

    有幸聽到洋思中學劉金玉校長的一堂示范課《愛蓮說》及專題報告《追求課堂和諧大境界,實現師生高效大發展》,感受頗豐。結合本人在實際教學中的點滴感觸,形成此文。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陣地,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應該首先從課堂教學上予以突破。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成為當前的首要任務。從中央到地方,大家一直都在探討高效課堂的構建活動。我覺得“高效課堂”就是用盡可能少的時間獲取最大教學效益的教學活動,也就是教師的高效和學生的高效兩方面。而如何讓教師的高效和學生的高效形成合力,我覺得,打造和諧的師生關系,進而就會更好的構建和諧的課堂,這樣可以形成高效的合力。
做有趣的老師,傳遞數學的火種。
1、對數學不感興趣的學生的引導工作。
    在教學的崗位快接近十年了,其中不乏接觸到從小學升到初中,不喜歡數學,甚至厭惡數學的學生,他們總是問我:“為什么要學習數學?” “數學學了拿來干嘛”等等問題。馬上就談論如何讓他們的數學課堂能夠高效的話題,我覺得不太現實。這些孩子首當其沖應當解決的問題是:他們怎樣對數學重新燃起興趣的火種。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這個學科不感興趣的話,再精彩絕倫的課堂對他來講都是無效的。當然,能解決的辦法,教科書里寫了一大堆,找來談話(談理想、談人生、談中考高考的壓力、就業市場的環境惡劣……)、把家長找來(請家長配合教育、家長回去收拾孩子、威脅孩子說不改就不讓讀書……)還有很多類似的方法。我個人認為,上述方法不是沒有效果,但這是以傷害孩子的心理健康作為代價的。我有個更好的且更富有挑戰意識的方法,用教師的人格魅力來播撒數學的火種,讓孩子喜歡你,對你感興趣,再對你的學科感興趣。當然,讓孩子對教師感興趣,并不能寄希望于通過短時間來完成這個興趣的培養工作。這可能需要一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來達到效果。但我個人認為,壓迫式教育的短時效應與孩子興趣、主動接納、自主自控學習來比較,后者對孩子的終生發展有利得多。所以多利用課堂內外的時間與孩子共同交流,傳遞情感,讓他們喜歡上老師。接下來,很直截了當的告訴孩子,大家都是朋友,你當然要搞好我的學科。如果前一步到位的話,這個問題就成為甕中之鱉了。
2、對數學學習興趣較濃厚的學生引導。
    讓成功的人更成功的方式,在很多傳銷中體現得較為明顯。“安利”的方法不就是“讓成功的人分享成功的經驗”嗎?其實,在分享成功經驗的同時,更多的興奮是站在講臺上那種受人尊重的滿足感。所以,對數學學習興趣較為濃厚的學生,我采用“課堂回歸制”。將課堂真正的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備課、試講、講課、課后小結。 我曾經在本學期,讓班上三個數學成績較好的同學來講解《七年級數學(上)------《有理數》的復習課》,她們從備課到試講到講課,每個環節一絲不茍,很有些老師的架勢,而且當時她們在講臺上的那種幸福感,讓所有的孩子羨慕,弄得當堂課一完,還有好幾個成績優秀的同學申請下次要我安排他們幾個也來講課。后來觀察上臺講過課的學生對數學學習興趣大增。
    當然,做個有趣的老師,并不是指的老師本身要很幽默、詼諧,而是從你身上,你可以傳遞給學生一顆對數學感興趣的種子,在他們的心底萌芽……

Top